本系列上一篇介紹離開薩拉熱窩往西南走,路上在美麗湖邊吃美味烤全羊,之後繼續沿湖下游Neretva河畔之公路向波斯尼亞最後一站Mostar進發。
去旅遊會學到一兩個當地語文的詞語,例如從斯洛文尼亞到克羅地亞再到波斯尼亞,湖都叫Jezero(可能是南斯拉夫語系)、stari是舊、most是橋。Mostar的名字來自Mostari,是守橋人的意思。專程來Mostar就是來看這列入UNESCO世遺的「古」橋。


橋的一端是一道石拱門。橋面的坡度很平緩。



橋跨越的就是上篇介紹的Neretva河,河水清澈碧綠。


在橋上左顧右盼,見到河谷兩邊都是高山。

上圖中間偏左一個淺藍色圓拱頂及其左旁的尖塔,是Mostar另一名勝,建於17世紀初的 Koski Mehmed-pašina džamija(英文名 Koski Mehmed Pasha Mosque)。


清真寺一般都有最少一個尖塔minaret,中文喚作宣禮塔或喚拜塔,作用之一是知會信眾每天五次誦經禮拜的時候到了。
到這家清真寺參觀,一定不能錯過攀登喚拜塔。塔壁很厚,間中有窄高的孔,不知除了透光有沒有其他用途,石級繞著正中從頂到底的石柱旋轉,塔内籠不夠1.5m。
離塔尖約三分一高度,有門出去大概僅容一人行的圓周廊。攀喚拜塔一來是不常有的機會,二來是觀景的vantage point。


下左圖是在塔上外廊俯瞰清真寺的圓頂。右圖是寺內細節。




跟本系列薩拉熱窩篇介紹的Gazi Husrev-begova džamija一樣,清真寺旁是一個市集。

要補充一下,「古」橋最先見於記載是15世紀時的木橋,在16世紀建成石拱橋,一直使用了4個多世紀。
但之前幾篇都有提及上世紀90年代初慘烈的波斯尼亞戰爭把橋打得稀巴爛。1999年開始為期4年多的模仿重建,2004年完成,基於歷史價值及種種原因,翌年立刻火速獲UNESCO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亦成為波斯尼亞最熱門的旅遊點,橋邊滿是遊客配套,包括手工藝販檔及咖啡店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