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大馬人一般到哪裏追看足球呢?那就是24小時經驗的嘛嘛檔。
叫杯拉茶,roti canai,maggi goreng,roti tisu作為追球的宵夜,各民族齊齊在嘛嘛檔看球呼喊。
嘛嘛檔少指由馬來西亞的淡米爾裔穆斯林所經營的飲食檔;在馬來西亞,淡米爾裔回教徒被俗稱為「嘛嘛」。
他們頭戴白色宋谷,在嘛嘛檔拉茶,手打roti canai,一旁開爐炒maggi goreng,意指maggi牌的咖喱湯快熟面,炒成幹的面條,還加上蔬菜,雞肉,雞蛋等的大馬特色幹撈快熟面。
傳統的嘛嘛檔是在路旁擺攤經營,但較新生代則以轉為餐館或咖啡屋的方式經營。其獨有的特點是價格實惠、全年無休、全天廿四小時營業。
嘛嘛(馬來語:Mamak)是對「馬來西亞淡米爾裔穆斯林」這個族群的俗稱,他們的祖先大多是在幾世紀前從印度南部遷移到馬來半島和東南亞各地,如今,他們被歸類為馬來西亞印裔社群的其中一支。
「嘛嘛」這個詞起源自淡米爾語的“叔叔”一詞,在新馬兩地的文化背景中,各族兒童以“嘛嘛”作為一種形式上對印度長者的尊稱;“嘛嘛檔”這個詞的由來可能是源自兒童以淡米爾語對淡米爾人經營的飲食檔的稱呼。
嘛嘛檔售賣的食物以印度料理為主,售賣各種雞肉,牛肉,羊肉咖喱料理,不賣豬肉。